对于处理异常值或极端值的问题,通常有多种方法。以下是对每个选项的分析:
A: **先聚类,然后用同类的均值填充**
- 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先将数据进行聚类,然后用所聚类中的均值来替代异常值。这是一种合理的处理极端值的方法,特别是在数据具有天然分组时,此方法能够通过聚类来找到合适的替代值。
B: **距离均值大于三倍标准差的值使用三倍标准差的值替代**
- 这种方法基于正态分布的3-sigma原则,即在正态分布中,99.7%的数据会落在均值的正负三个标准差范围内。因此,超出此范围的值通常被视为异常值。这种方法通过将异常值替换为临界值(三倍标准差)来限制极端值的影响,是常用的异常值处理方法。
C: **用均值填充**
- 用均值填充是简单的缺失值处理方法,但对于异常值处理不够理想,因为均值填充没有考虑异常值对整体数据的影响,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数据偏差,通常不是优选的方法。
D: **超出1.5倍IQR的值使用1.5倍IQR的值替代**
- IQR(四分位距)是另一种检测异常值的方法,它不依赖于数据的分布形状。通常,1.5倍IQR之外的值被视为异常值。用1.5倍IQR的值替代异常值能够缩小极端值对数据集的影响。
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,处理异常值或极端值的合理方法包括:
- **A: 先聚类,然后用同类的均值填充**
- **B: 距离均值大于三倍标准差的值使用三倍标准差的值替代**
- **D: 超出1.5倍IQR的值使用1.5倍IQR的值替代**
所以,正确答案是 A、B、D。